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简要事迹(康建军)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4-09 浏览:
康建军,男,山东诸城人,历史地理学博士(后),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2篇。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田野调查22次,覆盖沿黄3省9县36村,撰写调研报告10余篇,设计研学旅行线路5条,均获省级以上奖励。“‘微专题’研学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打造与体系创新”项目获2024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近两年指导学生参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2项,其中包括第八届“九州杯”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云图计划”红色研学项目入驻聊城大学创业孵化园,并获共青团中央创业帮扶基金。担任山东省灿成文化公司科技副总,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年均6次),覆盖学生百余人次,助力学生获研学旅行指导师资格认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0余次,涉及关爱儿童、银铃宁养、生态环保等领域,其中,“‘卡娃E+家’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聊城市社科普及成果一等奖。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国赛评审专家,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在山东省研学路线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
(康建军老师指导团队校赛获奖后合影)
个人感悟
深耕双创教育沃土,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我始终秉持“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理念,形成三点核心体会:
一、项目驱动激活创新潜能
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中,构建“选题孵化-过程管控-成果转化”全链条培育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命题、跨学科组队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解题”到“破题”的思维跃迁,近三年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0余项。
二、课程重构赋能实践育人
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创新“理论奠基-案例剖析-项目实战”三阶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迭代路演等环节,使课堂成为创新工坊,将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真实商业逻辑中锤炼双创能力。
三、平台运营深化生态培育
在推动学生创业中,构建“政校企研”资源池,既要当好“创业医生”诊断项目痛点,更要扮演“资源枢纽”角色,将政府政策、企业需求、学术成果转化为成长养分。
未来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在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上一篇】 聊大创函〔2025〕17号:关于举办第十八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聊城大学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下一篇】 没有了